每日圣言及反省

遺失了的羊

Jun 27, 2025
那時候,耶穌對法利塞人和經師設了這個比喻說:「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待找著了,就歡天喜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對他們說:你們與我同樂吧!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我告訴你們:同樣,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 路加福音 15:3-7




本週分享繼續運用聖言誦禱(Lectio Divina)的方法,也選取流行文化元素作引子,細味聖言與現代日常生活的關係。今天選擇的福音字詞是「遺失了的羊」, 令我聯想起經典日本動畫:《螢火蟲之墓》。

在《路加福音》15:3-7 中,耶穌講述了一個溫柔而震撼人心的比喻:「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這是耶穌用來描繪天主慈愛與憐憫的經典畫面。那位牧人象徵天主,不惜代價尋找那「走失的羊」──象徵那些離開信仰、遠離正途、在靈性上迷失的人。比喻的重點,不在於那九十九隻安全無事的羊,而是在那唯一遺失的,那一隻成了天主全部的關懷所在。這是一則充滿恩寵與希望的訊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我們曾經迷失,天主也不會放棄。
這個主題與日本動畫《螢火蟲之墓》中主角清太和節子的故事產生了深刻的呼應。《螢火蟲之墓》由高畑勳執導,是一部探討戰爭創傷與人性孤寂的動畫電影,講述一對兄妹在二戰末期的神戶掙扎求生,最終在社會漠視與飢餓中走向悲劇的故事。清太與節子彷彿就是那迷失在世界邊緣的「小羊」,在戰火與人性的冷漠中徘徊。他們的命運就像那隻被遺忘在曠野的羊,孤單、脆弱、無助。而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也不得不不斷地問:「誰是那位願意去尋找他們的牧人?」
在福音中,那「迷失的羊」其實並不是故意背叛牧人,它可能只是因好奇或失焦,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羊群。這像極了《螢火蟲之墓》中的清太。原本有家庭、有父親在海軍服役、有母親庇護,但戰爭讓一切瞬間瓦解。母親死於空襲,親戚疏離,社會資源枯竭,他帶著妹妹節子自力更生。這一對手足並非「壞人」,只是被現實推入荒野的一對迷途者。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會成為這樣的「迷失之羊」。可能是因傷痛無法再相信天主,可能是因社會壓力遠離教會,也可能是因罪疚感而不敢再回到神前。我們不過是在人生荒原裡,像清太一樣苦苦掙扎的小羊。然而,耶穌的比喻告訴我們:「直到找著他」,天主是不會放棄的,祂願意為你走最遠的路,踏最險的荒野。清太與節子在社會結構中被遺忘。親戚冷淡、鄰人漠視,醫生淡然地看著節子虛弱的身體卻毫無作為。在人眼中,這對孩子不過是戰爭帶來的「麻煩」。而現代社會也常如此對待那九十九隻以外的「一隻羊」──不守常規的人、貧困邊緣者、精神疾病者、信仰低潮者。我們常常成為那些只關注九十九隻的「守望者」,卻忽略了那唯一走失的羊。而天主卻與世人不同。《路加福音》說,祂「就歡天喜地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這是一個溫柔至極的畫面。天主不但尋找我們,還願意背負我們的軟弱。即使世界無情,祂依然深情地尋我們於曠野,尋我們於螢火閃爍的黑夜,尋我們於人生最孤寂的角落。或許《螢火蟲之墓》最讓人心碎的,是我們沒有看到那位及時出現的「牧人」,但耶穌的比喻提醒我們:這樣的牧人確實存在,而且從不遲疑地踏上尋找之路。
《路加福音》15:3-7 和《螢火蟲之墓》所共同訴說的,是一段關於遺失與尋回、孤單與陪伴的故事。在信仰旅程中,我們都可能是那隻迷途的羊;但因着耶穌的比喻,我們得知:天主從未離開,祂總在荒野中尋找我們。而當我們被尋回,也受邀參與那尋找他人的使命。願我們成為別人生命中的牧人,也願我們在被找回的那一刻,與天上一起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