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圣言及反省

丙年(路加)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信仰與世物

Jul 31, 2016
  今天的福音是由一個問題開始,有人請求耶穌幫他處理分家的事,耶穌借此講出祂對世物的態度,並用一個糊塗富翁的比喻,要人認清生活中的優次。猶太人遇到宗教、倫理、家庭、或生活上的問題或訴訟時,都會找一個德高望重的師傅作裁決。雖然耶穌說明祂的來臨主要並非為處理分家等問題,但祂仍然給了一個清楚的答案。祂指出:第一,所有紛爭、訴訟多出自人的貪婪;第二,生命的目標應是追求天主的國,而不在於擁有更多的財富,死亡能奪去這些東西。耶穌來臨的目的主要是宣講天國的喜訊,祂不斷重覆這個訊息;祂沒有叫人遠離世界,而是教人以追求天主的國為生命中的最高優次,一切離開這目標的事都應該捨棄。若天主的國臨在家庭中,家庭成員怎會爭家產?

  我聽過一個感人的故事:有兩兄弟,哥哥結了婚,有兩個子女,弟弟仍是單身。父親死後,兩人平分了父親的家產。但是,弟弟認為哥哥有家庭,應分七成,自己要三成便足夠了。但他明白哥哥講求公道,不會接受這樣的分法;於是,他每過幾天便在晚上暗地裡拿一袋榖,放到哥哥的倉裏,希望慢慢地把自己所分得的一部份給哥哥。哥哥亦有同樣的想法,自已有妻子和子女的支持及照顧,弟弟卻孤苦伶仃,所以弟弟需要多些資產,以備不時之需。哥哥亦每過幾天便在晚上拿一袋榖,放到弟弟的倉裏。過了一段日子,兩人都發覺自己的榖沒有減少,他們就感謝天主的照顧。直到一天晚上,兩兄弟在路上相遇,看見對方都背著一袋榖,才發現真相,感動得痛哭起來。這種農村故事,美得令人難以置信;不過,一個有愛心、有天國在心中的人,又怎會貪婪地為家產而爭訟呢?

  福音中,耶穌表面上對這分產問題愛理不理,其實祂已經指出了一個處理世事的途徑,就是不要做一個糊塗的人,只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要清楚天國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與終向。反省這段聖經時,我們會聯想到究竟信仰和俗世生活的關係應是怎樣?有人會採取一刀兩斷的態度,即是說:信仰超越了政治、經濟及社會,教會應把目光放在純宗教的事情上,不應理會世俗的事。這種一刀兩斷的做法和態度,的確可使教會避免很多麻煩,不會與政治、權力糾纏不清,但亦使教會和我們的信仰脫離現實的生活。假如我們好好的思索耶穌今天所講的說話,便會明白耶穌的原意不是如此;祂要我們認清自己生活的目標,並且清楚優次是怎樣:人應該時常把天主及祂的國放在首位。當人確定自己的目標後,他整個生活就會朝著這目標走,而對世物就會有一個不同的態度。世物只是工具,假使它能幫助人達到生命最終目標時,我們便不怕擁有它;如果它阻礙我們達到這目標時,我們便應明智地、果敢地捨棄它。

  聖經上有很多人物能幫我們看到這一點。匝凱在未皈依耶穌基督前,認為財富是生命中的最高優次,不惜以欺騙手段聚斂財富,導致他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物。當他碰到耶穌,接受衪為自己生命的目標後,天主的國來臨到他的身上,他便有勇氣喜樂地捨棄使他遠離天主與鄰人的財物:「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路19:8)

  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不像其他師傅一樣,為人裁決分家的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大概失望而去,不知道耶穌其實並沒有迴避他的問題,而是已經給了他一個精彩的答案:不要貪婪,不做只顧「吃喝玩樂,享受人生」的糊塗人,要為天國積蓄財富。我們作基督徒的,今天亦遇到同樣的問題:如何處理世事世物?福音並沒有要我們不理世事,而是要求我們認清生命中的優次,生活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基督徒必須在天國的大前提下,去處理政治、社會、經濟、人生等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