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的话

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

Mar 30, 2022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談到西默盎和亞納,稱他們是長者的典範,「能夠認出天主的標記」。教宗警告那阻礙辨別善與惡的靈性感覺上的麻木:在今日流行的青春永駐的神話中,「難以推進一種溫馨的文化」。

西默盎和亞納是把期待天主作為他們生命意義的兩位長者。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盼望看到「上主,默西亞」。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從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啓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解釋,「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上,倘若老年令身體上的敏覺性」減弱,在天主來到時,一種在期待中操練出的老年將更能察覺到祂的臨在。

「我們要謹記,基督徒的一種態度是等待上主的探訪,因為上主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啓發並邀請我們做得更好。聖奧斯定說:‘天主經過時,我感到擔心。’‘但你為何要擔心?’‘我擔心沒有察覺到祂,就讓祂走了。’是聖神預備我們的靈性感覺,在上主探訪我們時能夠領會,就如祂對西默盎和亞納所作的那樣」。

今天,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能識別出天主的標記,甚至天主的記號,即耶穌」。教宗感嘆,不幸的是,在「培植青春永駐夢幻」的當今社會,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沉於迷醉導致「靈性感覺麻木,這是一種流行的綜合症」,即使人們一般「察覺不到」。換言之,我們沒有意識到已經麻木,乃至内心感覺分辨不出天主的臨在或惡的存在。

「麻木不仁讓你不會懂得同情,不會懂得憐憫,不會為做了壞事而感到羞愧或内疚......正是如此。麻木的靈性感覺混淆一切,使一個人在靈性上感覺不到這些。可以說,老年成了失去這種敏感性的首要的損失、首要的受害者。」

教宗補充道,在一個特別流行對享樂持有敏覺性的社會中,對脆弱者的關心就會減少,一爭勝負的心態就會占上風。這樣就會喪失敏覺性,失去我們人類在聖神推動下的運作。

教宗警告,如果 「包容的修辭是每一個政治演説的標準公式」,那麽事實上 「在通常共處的實踐中」,發生的情况則不同。「推進一種社會溫馨的文化是那麽困難。我認為需要極力提倡人類兄弟情誼的精神好似一件收起不再穿的套裝,供人欣賞可以,但被收存在博物館内」。

在社會溫馨與「迫使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講述青春的隨波逐流」思潮之間存在著一個偏差。但西默盎和亞納,以及「聖經故事中感覺到聖神的其他長者」則教導我們,為未來的世代作質樸的見證人。西默盎和亞納在耶穌聖嬰身上認出「天主來探訪的確切標記」,接受不是主角、只是見證人的事實。相反,想做主角的人在朝向老年完滿的行程上永遠不會成熟,最終還是膚淺的人。

「這是膚淺者衆多的一代,他們不允許自己以聖神的敏感性來感受事物。但為什麽不允許呢?除了懶惰外,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已經失去了敏覺性。當一個文明失去了對聖神的敏覺性,那會是險惡的。相反,若我們找到像西默盎和亞納這樣的長者,則是極美的事,他們保留了這種對聖神的敏覺性,能够明白不同的情况,就像這二位明白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况,知道這是默西亞的彰顯。」

教宗最後解釋說,西默盎和亞納沒有抱怨「天主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道成肉身」,而是在他們之後的世代。他們反而因「能看到和宣講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而受到感動和慰藉,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沒有錯過時機或荒廢掉」。這當是年長者在子孫談到他們時的感覺。一個開明的長者在辭別生命時,會將生命交給新的世代。這就是西默盎和亞納對生命的辭別。

資料來源:教宗公開接見:老年可以是一個具有靈性活力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