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圣言及反省

甲年(瑪竇) 聖神降臨節(五旬節主日):經驗聖神

May 31, 2020
 我們作為基督徒不會對聖神陌生,因為從彌撒開始畫十字聖號,念信經,到最後降福,都不斷提到聖神的名字。但我們真的認識祂嗎?真的感受到祂的重要嗎?早期教會深刻地感受到聖神的運作。今日三篇讀經都提到聖神在門徒身上所產生的作用,時間的順序應是福音、宗徒大事錄、保祿書信,即是復活後的顯現最先,然後是五旬節,最後是保祿的經驗。讓我們順著這個次序反省聖神怎樣在我們身上產生作用。

 復活的基督顯現給門徒時,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賜給他們聖神。在舊約中,天主向泥土造的人噓了一口氣,人就有了生命。噓一口氣是猶太人熟悉的一個形象,耶穌藉此賜人聖神,使人內心平安,有能力去寬恕。當晚耶穌穿門而入,本可令門徒震驚,畢竟耶穌是死過的人。但耶穌顯現時並非血淋淋,也非只有上身而沒有腳;祂把手和肋旁給他們看,又溫和地祝他們平安,並沒有計較那些人曾捨棄過祂,他們感受到耶穌的愛,結果是非常歡喜。

 在這個平安喜樂的氣氛中,耶穌賜給門徒聖神,要他們去赦免人的罪。耶穌先讓他們感受到平安和喜樂,才派遣他們去寬恕,去傳遞愛的信息。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沒有內心的平安和喜樂,感受不到愛,就不能真正寬恕,我們最多只能壓制不發脾氣而已。讓我們記著,基督先寬恕了我們,給了我們力量,加上聖神使我們平安,我們才能真正寬恕別人。

 第二篇是五旬節,可能多數人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不尋常的現象,包括暴風、火舌和說他國語言;其實,作者利用舊約常見的形象來說明天主的臨在。風和火是聖神來臨的標記,說方言是聖神臨在帶來的結果。當時羅馬人是統治者,流行的共通語言是希臘文,但不同種族的人仍保存自己的語言;來自加里肋亞的門徒,竟然說起別人的語言,這件事告訴我們,聖神超越語言的限制,來自各地不同的人,竟可收到同一信息,帶來共融的效果。

 不和及紛爭往往是由不同的生活語言所引起。家庭成員各有自己的喜好,可能在電視節目、CD音樂的選擇上彼此不讓步,各人說自己一套語言。聖神的共融使我們接受別人整個人;有了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外在的語言,便顯得次要了。五旬節那天,聖神帶來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融,雖然人們離開時,仍各操自己的語言。聖保祿在書信中,認定基督徒因聖神的推動才會走在一起,才會說:「耶穌是主」,大家在聖神內成為一個肢體。聖神打破種族、國籍、語言、身分、階級、工作的界限。聖保祿深深感受到聖神在基督徒團體內產生的共融效果。每人只要在主日彌撒時環視聖堂內的人,如此差異而能走在一起,就是聖神幫助我們承認「耶穌是主」。

 讓我們祈求天主,使我們經驗聖神,對聖神有一份親切的感受,因為是祂使我們內心平安,使我們有力量寬恕別人,接受別人,超越語言的限制,達致人與人之間的共融。